【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結構健康監(jiān)測技術》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杜彥良的人物經(jīng)歷
2、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軍事上的應用和發(fā)展前景
3、我國結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結構健康監(jiān)測技術》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杜彥良的人物經(jīng)歷
杜彥良,1980年畢業(yè)于鐵道兵工程學院;1989 年畢業(yè)于北方交通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1993年畢業(y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歷任石家莊鐵道學院機械工程研究所所長,機械工程系主任,1998年起任石家莊鐵道學院副院長,分管教學工作。
主要從事智能材料與結構研究和大型結構健康監(jiān)測與評價等方面的研究。自2000年以來,主持或參加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余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河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獲國家專利4項。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錄21篇。先后榮獲石家莊市首屆科技青年十杰、鐵道部先進科技工作者、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鐵道部火車頭獎章、鐵道部河北省具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稱號。2003年被評為河北省“燕趙學子”,2004年被評為河北省優(yōu)秀技術專家。社會兼職有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國家教育部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鐵道部機車車輛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程機械維修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設備診斷委員會委員,河北省高等工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履歷年表
1956年10月出生,河北省深澤人。
1974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80年畢業(yè)于鐵道兵工程學院(石家莊鐵道大學);
1989 年畢業(yè)于北方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3年畢業(y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任研究所所長、系主任等職,自1998年起任石家莊鐵道學院教學副院長,
2010年2月石家莊鐵道大學副校長,兼任大型結構健康診斷與控制研究所所長、河北省大型結構健康診斷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至今。
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院士。
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軍事上的應用和發(fā)展前景
將具有仿生命功能的材料融合于基體材料中,使制成的構件具有人們期望的智能功能,這種結構稱為智能材料結構。智能材料結構的核心思想是將傳感元件和驅動元件、微電子處理控制芯片與主體結構材料集成為一個整體,通過機械、熱、光、化學、電、磁等作用,提取結構信息,經(jīng)過處理后形成控制激勵,改變結構的形狀、運動狀態(tài)、受力狀態(tài)等。這使得結構不僅具有承受載荷的能力,還具有識別、分析、處理及控制等多種功能,并能進行數(shù)據(jù)的傳輸和多種參數(shù)的檢測,包括應變、損傷、溫度、壓力、聲音、光波等;而且具有主動改變材料中的應力分布、強度、剛度、形狀、電磁場、光學性能等多種功能;從而使結構材料本身具有自診斷、自適應、自學習、自修復、自增殖、自衰減等能力。
智能蒙皮在航空航天軍事上的應用,例如光纖作為智能傳感元件用于飛機機翼的智能蒙皮中,或者在武器平臺的蒙皮中植入傳感元件、驅動元件和微處理控制系統(tǒng)制成的智能蒙皮,可用于預警、隱身和通信。目前美國在智能蒙皮方面的研究包括:美國彈道導彈防御局為導彈預警衛(wèi)星和天基防御系統(tǒng)空間平臺研制含有多種傳感器的智能蒙皮;美空軍萊特實驗室進行的結構化天線(即把天線與蒙皮結構融合在一起)研究;美海軍則重點研究艦艇用智能蒙皮,以提高艦艇的隱身性能。
結構監(jiān)測和壽命預測在航空航天軍事上的應用。 智能結構可用于實時測量結構內(nèi)部的應變、溫度、裂紋,探測疲勞和受損傷情況,從而能夠對結構進行監(jiān)測和壽命預測。例如,采用光纖傳感器陣列和聚偏氟乙烯傳感器的智能結構可對機翼、機架以及可重復使用航天運載器進行全壽命期實時監(jiān)測、損傷評估和壽命預測;空間站等大型在軌系統(tǒng)采用光纖智能結構,可實時探測由于交會對接碰撞、隕石撞擊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損傷,對損傷進行評估,實施自診斷。正在研究的自診斷智能結構技術有:光纖傳感器自診斷技術,可以測量裂紋的“聲音”傳感器自診斷技術,及其它可監(jiān)測復合材料層裂的傳感器自診斷技術等。
智能結構用于航空、航天系統(tǒng)可以消除系統(tǒng)的有害振動,減輕對電子系統(tǒng)的干擾,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如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資助波音公司研制的直升機智能結構旋翼葉片,可以改善旋翼的空氣動力學性能,減小振動和噪音。智能結構用于艦艇,可以抑制噪聲傳播,提高潛艇和軍艦的聲隱身性能。智能結構用于地面車輛,可以提高軍用車輛的性能和乘坐的舒適度。國外正在研究的具有減振降噪功能的智能結構,主要由壓電陶瓷、形狀記憶合金和電致伸縮等新材料制成。
智能結構制成的自適應機翼,能夠實時感知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并可以驅動機翼彎曲、扭轉,從而改變翼型和攻角,以獲得最佳氣動特性,降低機翼阻力系數(shù),延長機翼的疲勞壽命。如當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遇到渦流或猛烈的逆風時,機翼中的智能材料就能夠迅速變形,并帶動機翼改變形狀,從而消除渦流或逆風的影響,使飛機仍能平衡地飛行。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機翼結構中使用磁致伸縮致動器,可使機翼阻力降低85%。美國波音公司和麻省理工學院聯(lián)合研究在槳葉中嵌入智能纖維,電致流變體時可使槳葉扭轉變形達幾度。美國陸軍在開發(fā)直升機旋翼主動控制技術,將用于RAH-66武裝直升機。美國防部和航空航天局也在研究自適應結構,包括翼片彎曲、彎曲造型/控制面造型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用智能材料制成的飛機機翼,就可以像魚尾巴一樣行動自如,自行彎曲、自動改變形狀,從而改進升力和阻力,使飛機飛得更高、更快。
智能材料結構不僅象一般功能材料一樣可以承受載荷,而且它還具有了其他功能材料所不具備的功能,即能感知所處的內(nèi)外部環(huán)境變化,并能通過改變其物理性能或形狀等做出響應,借此實現(xiàn)自診斷、自適應、自修復等功能。所以,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軍事領域應用中具有很大潛力,它的研究、開發(fā)和利用,對未來武器裝備的發(fā)展將產(chǎn)生重大影響;智能蒙皮、自適應機翼、振動噪聲控制和結構健康監(jiān)測是智能材料結構在飛行器上的典型應用。
我國結構健康監(jiān)測領域有哪些較強企業(yè)?
利益相關。公路行業(yè)首推中交公路規(guī)劃設計院下屬的:中交公規(guī)土木大數(shù)據(j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鐵路行業(yè)是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本行業(yè)還有數(shù)家民營公司,多數(shù)以傳感器制造、集成服務為主。安利一下:北京感知土木科技有限公司,以專業(yè)軟件及數(shù)據(jù)服務為目標。結構監(jiān)測領域大橋局和中交公,有個叫安信卓越的,是做平臺的,叫知物云,他們那個平臺可以兼容好多家硬件設備,路院比較強,民營企業(yè)里最強的應該是飛尚,智能監(jiān)測領域工訊科技技術比較領先。
關于《結構健康監(jiān)測技術》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