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1909年9月21日 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由馮如制造并駕駛在美國的奧克蘭市郊區(qū)試飛成功。 1910年8月 清政府撥款委任留日歸來的劉佐成、李寶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廠棚制造飛機。
1909年9月21日 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由馮如制造并駕駛在美國的奧克蘭市郊區(qū)試飛成功。 1910年8月 清政府撥款委任留日歸來的劉佐成、李寶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廠棚制造飛機。并利用南苑駐軍操場修建了中國第一個機場。 1913年9月 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北京南苑航空學校成立。秦國鏞任校長。 1920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條民用航線——京滬航線京津段試飛成功。于5月8日投入運營。 1920年5月1日 中國第一個出版的航空期刊《航空》雜志創(chuàng)刊 1920年5月1日 中國最早的民間航空團體,中華航空協(xié)會在北京成立。汪大燮任會長。曾主辦《御風》半月刊。 1922年3月31日 直系軍閥為其“京漢航空線籌備處”作宣傳,在保定舉辦空中游覽,一架享德利·佩治型旅客機失事,機上14人全部遇難。這是中國民航首次事故。 1927年1月1日 廣東航空學校第2期學員畢業(yè),飛行教官丁紀徐在該期畢業(yè)典禮上進行了空中跳傘表演,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空中跳傘者。 1928年10月10日 中國第一所民辦航空學?!獜B門民用航空學校成立。 1929年6月6日 中國航空協(xié)進會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開設航空陳列室,有模型、圖片以及飛機實物展出。這是中國首次舉辦航空展覽。 1936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制造的風洞在清華大學進行首次開車運轉試驗。 1950年6月19日 人民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聶鳳智兼旅長。下轄2個殲擊團、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 1951年4月18日 重工業(yè)部航空工業(yè)局在沈陽成立,段子俊任局長。 1954年7月25日 南昌飛機廠試制雅克-18(初教-5)型教練機成功,并通過國家鑒定 1956年9月8日 沈陽飛機廠試制成功中國第一種噴氣式殲擊機米格-17Ф型(殲-5),并獲批準批量生產(chǎn)。 1958年2月18日 海軍航空兵部隊在山東諸城上空擊落國民黨空軍RB-57A型主空偵察機1架。 1958年7月 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殲教-1型噴氣式教練機在沈陽首飛成功。 1959年9月30日 由沈陽飛機廠制造的米格-19(殲-6)殲擊機首飛成功。 1962年9月9日 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在南昌首次擊落國民黨空軍U-2型高空偵察機飛機1架。 1964年2月20日 中國航空學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了學會章程。沈元任理事長。該會出版的刊物有《航空學報》、《航空知識》。 1964年4月11月 由株洲航空發(fā)動機廠試制的霹靂-1型空空導彈定型并投入批生產(chǎn)。 1964年9月 轟-5型飛機在哈爾濱飛機廠試制成功。1967年4月投入批生產(chǎn)。 1966年1月17日 國產(chǎn)殲-7型飛機首次試飛成功并于12月28日定型投入批生產(chǎn)。 1971年9月13日 林彪等人倉皇登上停放在山海關機場的空軍一架三叉戟型飛機,強行起飛外逃,后墜毀于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地區(qū),機上人員全部摔死。 1979年12月 新中國自行研制的殲-8型高空高速殲擊機設計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軍試用,1981年開始裝備空軍部隊。 1980年4月8日 由空空導彈研究所和株洲發(fā)動機廠承制的“霹靂”-3型空空導彈設計定型并投入批量生產(chǎn)。 1981年12月 中國獨立改進改型的第一種空空導彈“霹靂”-2乙型設計定型并投入批生產(chǎn)。 1983年8月23日 新中國第一個熱氣球在河南安陽首次自由飛成功,飛行員為劉連成、郝東山、宋茂森。 1984年6月12日 沈陽飛機公司試制的高性能殲擊機殲-8Ⅱ型飛機由試飛員曲學仁駕駛首飛成功。 1986年2月18日 新中國第一艘熱氣飛艇“蜜蜂6號”在北京航空學院試飛成功。 1986年9月4日 霹靂-5乙型空空導彈設計定型,殲-7、殲-8型飛機均可攜帶這種導彈。 1987年4月 霹靂-7號空空導彈通過技術鑒定,同年12月批準設計定型并投入生產(chǎn)。 1992年1月16日 國產(chǎn)直-9型直升機首飛成功。
1903年12月17日,由美國奧維爾·萊特駕駛一架由兄弟倆自制的名叫“飛鳥”的飛機試飛成功,開辟了人類航空事業(yè)的新紀元。首次試飛離開地面飛行120英尺(36.58米),持續(xù)飛行12秒,實現(xiàn)了人類第一次持續(xù)的、有動力的、可操縱的載人飛行。萊特兄弟也因此成為得到世界各國承認的飛機發(fā)明人。但是萊特兄弟并非是第一個操縱重于空氣的裝置、有把握地飛離地面的人。 早在1857-1858年間,一位名叫費利克斯·迪唐普爾·德克魯瓦的法國海軍軍官制造了一架精巧的單翼模型機,它可用本身的動力起飛。最初用發(fā)條推動,而后則用蒸氣,可飛一段短距離,并能圓滿著陸。十多年后,迪唐普爾又制成一架相似的全尺寸飛機,它裝有上反角機翼、水平尾翼和方向舵,并裝有一臺熱氣發(fā)動機。大約在1874年,由一名年輕的法國水手駕駛,經(jīng)過一段下坡滑跑后起飛,在空中飛過一段短的距離。這是有史料記載的第一次有動力載人飛機作這樣的飛行。 早于萊特兄弟成功前21年,俄國海軍軍官莫查伊斯基,經(jīng)過20年對飛鳥和風箏的潛心鉆研,造成了一架飛機,裝有兩臺英國制造的發(fā)動機。于1882年夏天由機械師高魯別夫駕駛該機試飛成功。俄國人自稱這是世界上第一架能飛的飛機。但世界各國不予以承認,說俄國人的飛機并不是依靠自己的動力飛起來的。也有的說俄國的飛機是借助山坡下滑的力量,才完成了短暫的跳躍飛行。 在整個飛行史上,法國的克萊芒·阿代爾是一位最有爭議的人物。人們普遍承認,阿代爾是第一個駕駛有動力的飛機離開平地的人。但至今對阿代爾仍存在爭議的焦點是,關于真正持續(xù)飛行和“連續(xù)跳躍飛行”兩者之間的區(qū)別?!?1890年10月9日,阿代爾駕駛一架叫“神風”的飛機,在靠近格雷茨的阿美因小山村進行了秘密試飛,由于屬于軍事保密的緣故,試飛的結果當時沒有透露。據(jù)史料記載:阿代爾制造的飛機像一只蝙蝠,機翼可以折疊,翼展14米,翼面積28平方米,機長6.5米,裝有一臺14.7千瓦的蒸汽機,帶動一幅4葉螺旋槳,發(fā)動機總重296千克。這架飛機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其發(fā)動機,后來的計算表明,發(fā)動機的重量/功率比僅為1:13,遠遠優(yōu)于同時代的水平。法國政府在六七十年代還宣稱阿代爾是首次完成飛機研制和試飛成功的人。但這架飛機是蒸汽動力的,因此也不能成為真正的飛機。 萊特兄弟仍然是世界公認的第一飛機發(fā)明人1909年,馮如在美國制成了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1912年,在日本學習的劉佐成回國后制成了中國本土上的第一架飛機。并利用南苑駐軍操場修建了中國第一個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