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中國女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感悟?北京時間2021年11月7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身著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成功出艙,中國首位出艙航天員翟志剛
一、中國女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感悟?
北京時間2021年11月7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身著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成功出艙,中國首位出艙航天員翟志剛時隔13年后再次執(zhí)行出艙活動任務;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執(zhí)行出艙任務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11月7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行首次出艙活動,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著“飛天”艙外服進行艙外作業(yè),航天員葉光富在艙內配合支持。
7日,翟志剛首先出艙,他說“我已出艙感覺良好”。隨后,王亞平說:“我一會兒出艙,感覺良好!”葉光富則說:“我下次出艙,感覺良好!”
王亞平成功出艙,成為中國首位執(zhí)行出艙任務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而翟志剛上一次出艙已是13年前,這一次與13年前的神舟七號出艙時相比,翟志剛艙門開得很輕松,交流也兩名出艙航天員完成在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臺等工作后,將在機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開展機械臂懸掛裝置與轉接件安裝、艙外典型動作測試、艙外互助救援驗證等作業(yè)。期間,在艙內的航天員葉光富配合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工作,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二、2016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實現(xiàn)航天員?
2016年升空的航天飛船是神州11號,搭載兩人,景海鵬和陳冬。
1、景海鵬
景海鵬,男,漢族,1966年10月24日出生,山西運城人。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黨,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2018年博士畢業(yè)于西安交通大學。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2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與陳冬執(zhí)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并擔任任指令長,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2、陳冬
陳冬,男,漢族,1978年12月出生于河南洛陽,籍貫河南鄭州,中共黨員,大學本科,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工程碩士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入黨,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2016年10月17日-2016年11月18日期間執(zhí)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也是陳冬首次參加載人飛行。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于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生升空,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
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三是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y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神舟十一號于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隨后與天宮二號對接形成組合體,2名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進行了為期30天的駐留,在軌飛行期間,完成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qū)域成功著陸,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tài)良好;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成果,為后續(xù)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三、2012首次出艙的女航天員?
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11月7日18時51分,航天員翟志剛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出艙艙門,截至20時28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身著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成功出艙。
這是中國首位出艙航天員翟志剛時隔13年后再次進行出艙活動。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兩名出艙航天員將在機械臂支持下,配合開展機械臂懸掛裝置與轉接件安裝和艙外典型動作測試等作業(yè)。其間,在艙內的航天員葉光富配合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操作。 據(jù)新華社
王亞平成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
四、神十五航天員將首次出艙具體時間?
2023年2月9日下午5點10分,中國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航天員費俊龍從“問天”實驗艙出艙,隨后,張陸也順利出艙。 鄧清明在船上進行支援工作。這是中國空間站建成后的首次出艙活動,也是費俊龍和張陸的首次太空行走。
五、中國女航天員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
王亞平因“太空教師”被大眾熟知,這次再度問鼎蒼穹,她又多了很多“首個”標簽,中國首個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中國首次駐留時間最長的女航天員,還可能是中國首個出艙的女航天員。
“男航天員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每次見到王亞平,她都愈發(fā)消瘦,讓人心疼??赏鮼喥叫ΨQ,不是瘦了,而是肌肉更緊致了。越臨近發(fā)射,訓練強度越大。就在萬家團圓的中秋假期,她也在訓練,沒能和家人團聚。
雖說,和男航天員相比,女航天員在體力方面難免有差距。但亞平認為,太空環(huán)境不會因為女性到來而改變,也不會因為是女性就降低門檻。在平時的訓練內容、訓練標準、要求上,她默默對自己提高了要求。
超重耐力訓練中,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里,她要承受8個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難,面部扭曲變形,甚至連眼淚都甩了出來;
救生訓練中,不管在野獸出沒的叢林,還是風沙漫天的沙漠,或是大浪滔天的海洋,她從容面對惡劣環(huán)境的考驗;
體能強化訓練中,3000米考核,她比滿分標準還提前了3分鐘。
體質器械訓練中,她每次在規(guī)定課時以外加練1小時,經(jīng)常練得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來;
出艙活動水下訓練中,她身著水下服,在10米深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裝40千帕的壓力,不斷調整身體姿態(tài),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種動作,持續(xù)水下工作5、6小時,餓了只能忍著,癢了痛了也沒法撓。男航天員在水下堅持多久,王亞平同樣在水下堅持多久。但比起男航天員臂力、體型和臂展的先天優(yōu)勢,對加壓后艙外服的操控力,可能要花費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
“每練完一次,技術上又進步了,離夢想又近了一步?!泵看嗡掠柧毥Y束后,她都覺得很有成就感,稍作休息后,她又去跑步機上邊鍛煉會兒,邊回顧整個訓練過程,總結經(jīng)驗。
六、2013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女航天員?
2013年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女航天員是:王亞平。王亞平(中國女航天員)
王亞平,女,漢族,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qū)人,中共黨員,學士學位。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黨,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中校軍銜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神舟十號任務定選為03崗。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并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2013年6月23日,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xiàn)手控交會對接。2013年6月26日上午八時許,神舟十號成功著陸于中國內蒙古,9時39分,王亞平于第二位成功踏出太空艙。
七、首次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是?
王亞平,女,漢族,籍貫山東煙臺,中共黨員,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yè),碩士學位,在北京大學心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副大隊長,安全飛行1567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F(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大校軍銜、全國人大代表。
八、中國女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官宣文案?
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11月7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身著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成功出艙,中國首位出艙航天員翟志剛時隔13年后再次執(zhí)行出艙活動任務;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執(zhí)行出艙任務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兩名出艙航天員完成在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臺等工作后,將在機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開展機械臂懸掛裝置與轉接件安裝、艙外典型動作測試、艙外互助救援驗證等作業(yè)。期間,在艙內的航天員葉光富配合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操作。
九、我國首次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是誰?
我國首次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是祝聰,他于2008年9月27日執(zhí)行了一次艙外活動任務,成為中國第一位進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員。在此之前,中國曾先后派發(fā)射員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景海鵬、劉旺等執(zhí)行航天飛行任務,但沒有進行艙外宇航活動。祝聰?shù)奶招凶叱掷m(xù)了20分鐘,是長達68小時的神舟-7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一部分。
十、三人組首次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
首次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三人組航天員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國成功進行了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乘坐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45圈,歷時約68個小時,航天員翟志剛首次在太空進行了太空行走,為后來中國建立空間站做出貢獻.在飛行中,神舟七號還放出伴飛小衛(wèi)星來拍攝神舟七號的圖片.神舟七號最終在08年9月28日下午成功在主著陸場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