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1937.8.19 第2大隊20架戰(zhàn)機去白龍港轟炸日本航空母艦,隊員沈崇海座機發(fā)生故障,他開足馬力,帶著800磅炸彈,穿過高炮火網,俯沖敵艦,與一艘巡洋艦同歸于盡。后來拍攝了一部電影 鐵鳥
1937.8.19 第2大隊20架戰(zhàn)機去白龍港轟炸日本航空母艦,隊員沈崇海座機發(fā)生故障,他開足馬力,帶著800磅炸彈,穿過高炮火網,俯沖敵艦,與一艘巡洋艦同歸于盡。后來拍攝了一部電影 鐵鳥 ,就是宣揚此事跡的。
國民黨空軍在抗日戰(zhàn)爭時裝備了什么型號的飛機?陸軍裝備了什么型號的坦克?
從早期的蘇制伊15、伊16,英制隼式(俯沖轟炸機),法制,美制霍克,都是雙翼戰(zhàn)斗機,到美國提供給中國P38、P39、P40、P47、P51等新型單翼戰(zhàn)斗機,B24、B25轟炸機,A20攻擊機,C47系列運輸機等大批軍用飛機
珍珠港事件中的日軍飛行員和神風敢死隊里的飛行員相比哪個技術比較好?
當然是珍珠港事件中的日軍飛行員。珍珠港事件中,日軍空海軍處于顛峰狀態(tài),飛行員基本滿員訓練充分。而隨著戰(zhàn)爭的持續(xù),日軍飛行員損失極大而又得不到快速補充(飛行員的訓練補充需要較多時間),于是日軍飛行員素質越來越差,最后差到什么地步?就是升空后都不能保證能安全著陸,訓練個十幾小時甚至幾小時都得飛上天迎敵,除了送人頭沒別的用處了。但戰(zhàn)爭對日本本土威脅越來越大,那么最有效的作戰(zhàn)方式其實就是撞擊了,因為新的飛行員根本打不準,也飛不好,降落損失比擊落損失還大的時候,那就不要降落了,到后來就又出現(xiàn)了不需要飛行員自已起飛和降落的神風敢死隊專用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