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當前,印度正在爆發(fā)大規(guī)模騷亂。由先前的阿薩姆邦抗議,已經惡化并蔓延到印度其他八個邦。
這九個邦依次為:曼尼普爾邦、阿薩姆邦、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北方邦、中央邦、古吉
當前,印度正在爆發(fā)大規(guī)模騷亂。由先前的阿薩姆邦抗議,已經惡化并蔓延到印度其他八個邦。
這九個邦依次為:曼尼普爾邦、阿薩姆邦、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北方邦、中央邦、古吉拉特邦、克什米爾、安得拉邦。其實,按照印度最新區(qū)劃,準確而言應該是八個邦,兩個(新)聯邦屬地,即原查謨-克什米爾邦現在為克什米爾聯邦屬地、拉達克聯邦屬地。
數日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原計劃15到17日,在阿薩姆邦最大的城市古瓦哈提拜會莫迪老仙??捎媱澸s不上變化,因為阿薩姆騷亂,安倍晉三不得不取消行程。現在印度騷亂演變成了大騷亂,俄羅斯竟然出兵了印度了,俄羅斯這是要干什么呢?其實俄羅斯不是趁火打劫,更不是雪中送炭,別看印度騷亂的規(guī)模很大,但印度完全有能力、有決心很快平復。俄羅斯出兵印度純屬“業(yè)務需要”,福垊發(fā)現,從2003年開始,印俄兩國就開啟了“因陀羅”賀歲式的軍演。
2019年印俄“因陀羅”軍演是怎么回事?
“因陀羅”英語“indra,福垊認為印度的國名應該得名于此?!耙蛲恿_”全稱為“釋提桓因陀羅”是印度教的最高神袛,大致等同于我們昊天上帝。由此可見,印度對這種年度大軍演的重視性和期望度是多么的高。俄國當然也非常重視,說是演習其實都是生意。盡管印度人均GDP比不丹、錫金(邦)還少很多,但其GDP總量卻比俄國多出一萬億美元。
俄國發(fā)展經濟除了賣氣賣油外賣武器也是提升GDP的重要方面。其實,俄印軍演說白了,就是一個大企業(yè)為了拉攏客戶,給客戶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培訓以及培養(yǎng)與客戶的感情。對于印度而言,購買后的武器,肯定要俄國給他一個售后,一方面盡快地熟悉并使用武器,另一方面熟能生巧也想自己生產武器,再就是展現跟俄國的友誼,對印度周邊也是一種威懾,至少可以狐假虎威。
那為什么安倍晉三取消會面,而印俄不延期2019軍演呢?安倍晉三跟莫迪老仙會晤的地方,是騷亂鬧得最兇的阿薩姆邦的古瓦哈提。兩人會晤,會大大增加兩人的人身安全,再則說了別人家有事兒,去拜訪并不好吧。印度、俄國軍演跟安倍晉三訪印不同。
第一、普京和莫迪不會有安倍和莫迪的安全問題。
第二、兩國軍演涉及到印度的三個邦,只有一個北方邦有騷亂,更何況就是北方邦的演習也是曠野地帶。
第三、印度俄國演戲雖然只是培訓賀歲式的,但對騷亂者也是一種震懾。
更何況,今年的演習,主要以海上演習為主。俄國動用波羅的斯克的波羅的海艦隊以及位于海參崴的太平洋艦隊,先在莫爾穆岡港,后在印度洋進行演習。印度就是再騷亂,也影響不到他們的演習。
少些陰謀論,這世界會更清朗。在印度發(fā)生大規(guī)模騷亂之際,俄羅斯確實向印度派兵了。派去了幾十架戰(zhàn)機,數艘艦船。但是,俄羅斯不是去幫助印度政府平亂的,更不是去支持騷亂的。而是去參加俄印兩國既定的“因陀羅2019”軍事演習的。
俄羅斯和印度之間的關系是目前這個世界上最穩(wěn)定的大國雙邊關系之一。自上世紀四十年代印度獨立以來,俄(蘇)印關系就一直保持著良好態(tài)勢。兩國是朋友,但又不互相干涉。即便是政體制度“相去甚遠”時期,兩國也沒有因為意識形態(tài)問題而鬧過不愉快。這理應歸功于尼赫魯總理為印度制定的“不結盟”國策。不結盟運動的核心內容是: 就事論事,不以立場發(fā)聲,不選邊站。這也是印度國際環(huán)境一直都還不錯的根本原因。
盡管印度有些“奇葩”,但印度也是個懂得感恩的國家。獨立后,當時的蘇聯幫助印度建立了工業(yè)體系,盡管這種體系是“低質”的,但有總比沒有好。最主要的是,當年的蘇聯幫助印度建立了軍隊的武器系統(tǒng)。蘇制武器一直都是印度武器系統(tǒng)的“主框架”。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后,俄羅斯仍然繼承和保持了這一“傳統(tǒng)”。由于俄羅斯和印度沒有邊界糾紛,也沒有戰(zhàn)略沖突,所以,俄羅斯可以放心的將先進武器“賣給”印度。而印度的不選邊站隊,俄羅斯也樂意和印度打交道。而從情感上說,長期的友好也使俄羅斯不由自主的會在一些“核心”問題上站在印度一邊。上世紀的那場沖突,不久前印度與巴基斯坦的“不愉快”,俄羅斯都是力挺印度的。對此問題應該有個清醒認識。
俄羅斯和印度幾乎每年都要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但這種演習的戰(zhàn)略目的并不是主流,而主流則是俄羅斯在幫助印度軍隊進行“人和機”的配合訓練。意思就是說,“教會印度軍人如何使用武器以及利用這些武器進行戰(zhàn)術演練”。畢竟,這些武器系統(tǒng)是俄羅斯賣給印度的。一是俄羅斯有這個義務。二是印度人在使用武器上的“舉一反三”能力不是很強。需要俄羅斯“手把手”的教。這有點和沙特人使用美國武器的情況類似。同樣是美國提供的先進武器,但這些武器在沙特人和以色列人手中使用的效果卻“大相徑庭”。所以說,俄羅斯此次向印度派兵與印度國內的騷亂“無關”,不必過度解讀。
12月10日,印度議會通過了一項《公民身份法案修訂案》,由此引發(fā)了波及9個邦167座城市的大規(guī)??棺h及騷亂,局勢一度失控。但是,印度軍隊卻并沒有“介入”。一是印度的法律不允許。印度的法律明確規(guī)定:軍隊是印度國家的軍隊,主要“職能”是保護國家安全,而不是保護印度政府安全。二是不需要。印度有警察和內務部隊負責社會治安,且夠用。所以,無需部隊參與。據說,即便是發(fā)生了這么大規(guī)模的騷亂,印度也僅僅出動了幾千人的內務部隊。主要還是由警察部門來平亂的。而印度在北方及東部方向有百萬駐軍,所以,無需俄羅斯支援。
印度這次修訂《公民身份法案》是莫迪軟環(huán)境改革的一項措施,是變相的“移民政策”調整。初衷是為了使印度更好的吸引外資,技術和人才。但是,這個法案中卻“遺漏”了信奉伊斯蘭教的民眾。直白的解讀就是“如果滿足條件的話,印度可以給予其他國家長期在印度的印度教,錫克教,佛教等難民和打工者的印度國籍?!笨墒?,卻唯獨沒有提到穆斯林民眾。因此遭到了穆斯林民眾的反對,并引發(fā)了這次大規(guī)模騷亂事件。對于這個問題,估計不同觀點之人的解讀是“不盡一致”的。不過,即便是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后果,但從印度官方的表態(tài)來看,它們似乎并沒有“再修正”的意思。
印度是個多民族國家,民族矛盾突出,信仰復雜。對發(fā)生沖突和騷亂早已習以為常。直白的說,印度政府已經具有了“免疫力”。盡管此次動亂有點失控,但還不足以使本屆政府倒臺。再者,這次騷亂只是一份“修正案”引發(fā)的具有“政治意味”的事件,無關于印度的民生大計,也無法動搖印度國家構成的基礎。所以,從莫迪以及印度官方對此的表態(tài)來看,并沒有“撤回”這項修訂案的意圖。對于此次騷亂,莫迪只是表示了“痛心”,但其言外之意仍然是堅持印度的“既定方針”。從莫迪上臺以來的言行來看,一旦確定了一項政策,他就會堅持。去年,面對就業(yè)壓力,莫迪曾從高種姓人手中“虎口拔牙”了一些工作崗位給普通民眾,并因此導致了當時號稱有兩億人參加的大罷工。但莫迪卻不為所動。今年的大選,莫迪的人民黨取得了在議會中的絕對優(yōu)勢,似乎足以說明莫迪得到了更廣泛的支持。所以,個人判斷,莫迪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妥協”。
今年以來,印度的GDP增速在下降,三季度的GDP增速僅為5.2%。因此,莫迪便被嘲諷了!其實,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印度的經濟增速下降亦屬正常。更應該看到的是,5.2%的增速也是增速;還應該看到,印度GDP總量已經超越了英法兩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還應該看到,在外資增長率上,印度和越南依然排在世界前兩位;尤其應該看到,在就業(yè)壓力的同時,巨大的人口紅利也終究會釋放。另外,印度的政體制度已經實行了70年,歷經了14次大選,民族矛盾和信仰問題導致的沖突盡管時常發(fā)生,但卻并沒有對印度的制度造成“結構性”沖擊。所以,印度不會因為此次騷亂而停下腳步。當然,更沒有必要過分解讀諸如俄羅斯此次出兵印度的問題。因為,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那么多陰謀。而印度與美國和俄羅斯的關系也都好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