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誠謝邀請。
原創(chuàng)不易,煩請各位點擊右上角“國際關察”,我會每天和大家分享交流我關于國際關系的看法,謝謝您了。
關于“法德軸心”對于歐洲以及美國的影響,我認為,基本上屬于“無
誠謝邀請。
原創(chuàng)不易,煩請各位點擊右上角“國際關察”,我會每天和大家分享交流我關于國際關系的看法,謝謝您了。
關于“法德軸心”對于歐洲以及美國的影響,我認為,基本上屬于“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很難有什么大的作為。
不同于一直秉持大一統(tǒng)觀念的中美俄,整個歐洲從有文明國家以來一直處于分崩離析的狀態(tài),“大歐洲”的觀念在相當一部分歐洲民眾心中是十足的“洪水猛獸”,避之而不及,這時候,默克爾和馬克龍想以“法德軸心”帶動“大歐洲”的建立純屬“癡人說夢”。
這不,“法德軸心”剛剛浮出水面,與之針鋒相對的“意波聯(lián)盟”就冒出頭來,還不說,法德兩國內部或左翼或右翼的民粹力量并不贊同這個“法德軸心”,誰也說不準默克爾和馬克龍所屬的政治勢力能否在接下來的大選中繼續(xù)執(zhí)政。
對于美國來說,這個“法德軸心”雖然只是“芥癬之瞳”,但是為預防萬一,給“法德軸心”添添亂也是必須的。
操作民粹,特朗普可是一把好手,高喊著“美國偉大”上臺的特朗普會時不時提醒某些歐洲國家“x國偉大”、只要不是“歐洲偉大”就行。
歡迎賜評,逢評必回。
圍繞美國一直有四個問題,存在優(yōu)先權爭奪戰(zhàn)的問題。。
美國內斗問題,美元和歐元對抗的問題,美國與俄羅斯伊朗軍事對抗問題,美國對華貿易摩擦問題,這四個問題哪個是美國的主要矛盾,是觀察判斷美國在四個方向上,在哪一項可能下決心的關鍵。。
美國出臺一些報告,明說中俄是主要對手,指出全球格局回歸大國競爭,這種論調成功誤導了輿論和研究。。經過特朗普兩年的實戰(zhàn)看,俄羅斯的朋友多了很多,中國的朋友也多了很多,美國并沒有全力組織全球盟友,要一舉打垮中俄的能力和決心。。
相反美國內部矛盾在激化,政府關門一個多月看來僅僅是起手式。。初步妥協(xié)開門三周之后,是不是還要關門,債務上限到了兩黨能不能一致,特朗普競選干部被捕是不是要激化,明顯占據美國國家的絕對主要精力。。
從德法深度融合的堅定進程看,歐元崛起沒有受到法國黃背心和英國脫歐的困擾,也沒有在乎默克爾啥時候退休,還在穩(wěn)步推進過程中。。黃金暴漲意味著紙幣貶值,在美債壓力重重的背景下,歐元挑戰(zhàn)美元才是對美國全球霸權的致命一擊。。
戰(zhàn)斗機飛控到底是什么,中國飛控技術對比美俄落后嗎?
飛控是操控飛機的操作系統(tǒng),我國飛控方面有一個大神和一個槽點實際上,飛控就是幫助飛行員操作飛機的操作系統(tǒng),相當于飛機的windows或OS。汽車的操控是要靠方向盤來控制車輪朝向,而飛機的操控則是要飛行員通過操縱桿和踏板來控制各舵面來產生偏轉控制力。連接這個飛行員和舵面的,早期是通過一系列連桿或鋼索。這就是最原始的機械傳控,機械傳控現在依然在民航客機、運輸機上有安裝,作為安全備份。而米格-29是戰(zhàn)斗機領域最后一個以機械傳控為主的戰(zhàn)斗機,這也是米格-29的兩大槽點之一。
機械傳控有兩大問題,一是重量太重、結構復雜,而且維修和保養(yǎng)很麻煩。二是想要實現精準操控很難,戰(zhàn)機在不同速度和飛行高度情況下,空氣對舵面的壓力反饋是不一樣的,飛行員這一腳下去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相當的吃經驗和感覺。于是在F-16的時候,開始應用新的操控系統(tǒng),電傳操控系統(tǒng),將飛行員對操縱桿和踏板的操作信號轉化成電信號,用電線代替連桿將信號傳輸給舵面控制裝置進行操控。
線傳操控和靜不穩(wěn)定,是F-16兩大開創(chuàng)性成就
而飛控系統(tǒng)就是作為“解碼器”,將飛行員的操作意圖,轉化為相應的操作信號。早期電傳操控比較簡單,是屬于模擬信號階段,用電流強弱和電壓高低來代表信號的意義,所以那時候飛控也比較簡單。而到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進入數字信號時代,飛控的難度開始幾何級的攀升,但相應的重要性也愈發(fā)顯現,數字飛控也是目前主要討論的飛控形式。
其中最核心的提升就是數字飛控可以對信號進行處理,由于將飛行員對飛機的操作動作“轉化”成數字信號,這就意味著機載計算機可以通過某種程序對數據加以處理和計算。機載計算機只要理解了飛行員的操作意圖,就可以自行分配信息給各個氣動舵面,飛行員只需要像我想怎么飛,不需要考慮各舵面怎么控制。這極大的簡化了飛機的操控,提升飛機操控靈活度,比如當飛機左右掛載不平衡時,自動進行配平;飛行員想要進行滾轉時,命令水平尾翼、襟翼等一起差動,提供更多的偏轉力臂。你只管想要怎么飛,我來控制飛機各個系統(tǒng)配合你,這就是飛機的飛控系統(tǒng)。
像B-2轟炸機,13個氣動舵面全是水平舵面,要完成轉向就是靠飛控統(tǒng)一協(xié)調各飛控面進行差動,以及發(fā)動機推力來進行。
當飛控系統(tǒng)進一步發(fā)展時,則要開始兼管其他重要子系統(tǒng)的工作。先是發(fā)動機,本身發(fā)動機也是飛機一大控制來源,當發(fā)動機完成全權數字化控制(FADEC)之后,飛控系統(tǒng)經過升級后,就可以接管其運行,配合飛行員的操作意圖進行增加或減少推力。而當發(fā)動機進一步升級,安裝TVC矢量控制后,則更需要飛控系統(tǒng)進行管理。接著是火控系統(tǒng),將傳感器等結合進來,讓飛機各系統(tǒng)配合飛行員的攻擊意圖發(fā)起“大迂回攻擊”等作戰(zhàn)意圖。這就是現在主流的飛(控)火(控)推(力控制)一體化,殲-10C是我國第一款完成飛火推一體化的戰(zhàn)斗機。而飛控系統(tǒng)的下一步發(fā)展,則應該是第六代戰(zhàn)斗機的,AI人工智能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飛控系統(tǒng)不僅僅是計算機編程水平,他是跟飛機的氣動研究,結構強度深度融合在一起的。飛控程序對飛機的管理方式,必須遵循氣動研究得出的飛機能力,以及飛機結構所能承受的極限。飛控程序編寫不僅僅是要計算機編程水平,更需要的是氣動研究和飛機結構設計水平。
至于我國的飛控方面,整體上比較不錯,有一個大神,可以吹一下,那就是成飛(611所),可以說不亞于任何一個國外機構,但西安飛控院(618所)和沈飛(601所)則要被成為吐槽對象。我國在這方面起步是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是跟歐洲合作,成飛是找了法國達索,沈飛是先后找了德國MBB(梅塞施密特-伯爾科-布洛姆)和英國馬可尼。在被制裁后,沈飛是找了俄羅斯茹科夫斯基中央流體力學研究院,而成飛則是通過美國退回的兩架殲-8和平珍珠以及以色列,開始研究起美系風格和ADA語言。所以叫這兩個一個成洛馬(成都·洛克希德·馬?。┮粋€沈霍伊(沈陽·蘇霍伊)也沒啥錯。通過一系列學習、攻堅,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先后成功進行了殲-8IIACT驗證機和K-8V多軸變穩(wěn)機,完成了對先進數字電傳試驗性摸索。
殲-8IIACT,我國首次完成三軸四度余數字飛控系統(tǒng)
然后接下來沈霍伊和成洛馬在實際應用中反差極大,成洛馬的殲-10和JF-17梟龍戰(zhàn)斗機上的飛控相當成功,殲-10在試飛過程中沒有發(fā)生一次墜毀事故,在服役后飛控系統(tǒng)也沒有出現嚴重事故實踐,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殲-10服役主要墜毀事故是起降過程中撞鳥導致,單發(fā)戰(zhàn)斗機遇到撞鳥是神仙也沒轍)。值得一提的是,殲-10和梟龍的飛控負責人就是現在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
而沈霍伊則是在殲-11BS和殲-15身上連續(xù)跌了大跟頭,發(fā)生了多起嚴重飛控故障,甚至被央視公開“處刑”過。當然,蘇-27本身有相當多的氣動缺陷和結構性問題,在沒有掌握第一手試飛和結構資料情況下,直接硬改很難,無法吃準飛機所承受的極限在哪里。比如說殲-11BS和殲-15飛控事故中經常出現的突然上仰問題跟蘇-27低空俯仰力臂過大這一氣動缺陷密不可分,蘇-35是用TVC矢量發(fā)動機來進行克服。但整體上講,在飛控領域沈霍伊的跌跌撞撞,與成洛馬的一騎絕塵形成鮮明對比。
央視對殲-11BS飛控問題的“公開處刑”
殲-20是目前戰(zhàn)斗機領域飛控最復雜的戰(zhàn)斗機,不說別的,他的四波系渦流控制,要比F-22的二波系渦流強出相當多。成飛能夠吃到這一步相當了不起,有時候天才的作用的確很明顯,可以強行提升一個級別。
殲-20的進氣口邊緣、鴨翼、邊條翼和機翼可以拉出4對渦流,對于渦升力利用極為徹底
飛控正式的名稱叫“飛行操縱系統(tǒng)”,也叫飛機操縱系統(tǒng),是用來傳遞操縱信號指令,驅動飛機舵面運動,改變飛機飛行狀態(tài)和飛行軌跡的所有部件和裝置的總稱。戰(zhàn)斗機飛控,就是安裝在戰(zhàn)斗機上的飛行操縱系統(tǒng)。
現在,世界上戰(zhàn)斗機使用的的主流飛行操縱系統(tǒng)為三軸四余度數字電傳操縱系統(tǒng)。
三軸,指的是縱軸、橫滾軸和偏航軸。
四余度,是指三條數字信道與一條備用仿真式信道。四余度的優(yōu)點是:擁有四套獨立的電傳操縱系統(tǒng),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一旦出現故障,有一套不工作,另外三套還可操縱飛機正常飛源行。如果一套“亂來”,出現錯誤,另外三套可以把它糾正過來。
電傳操縱系統(tǒng),是把駕駛員的操縱指令轉變?yōu)殡娦盘杹砜刂骑w機飛行的飛行操縱系統(tǒng)。
數字電傳操縱系統(tǒng),是指使用數字信號的電傳操縱系統(tǒng),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運動傳感器、中央計算機、作動器和電源。
三軸四余度數字電傳操縱系統(tǒng)的主要優(yōu)點是: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容易實現多種邏輯運算和電子綜合化,實施復雜控制律和修改控制律都很方便,尤其容易與自動駕駛儀、火力控制系統(tǒng)、導航和推力控制系統(tǒng)交連,從而使飛機的性能和攻擊精度均發(fā)生質的變化。
至于說,我國戰(zhàn)斗機飛控技術與美俄相比如何?
我國現役的主力戰(zhàn)斗機殲-10、殲-11B、殲-15、殲-16、殲-20等使用的都是三軸四余度數字電傳操縱系統(tǒng)。而美國主要戰(zhàn)斗機F-16、F-15、F-18、F-22、F-35等用的也都是三軸四余度數字電傳操縱系統(tǒng)。就性能來說,中美兩國的數字電傳操縱系統(tǒng)并沒有質的差別。同時,兩國的數字電傳操縱系統(tǒng)都已經在本國現役戰(zhàn)斗機中大規(guī)模使用,這說明兩國的三軸四余度數字電傳操縱系統(tǒng)在技術上已非常成熟,運行使用穩(wěn)定且可靠。
再說俄羅斯,三軸四余度數字電傳操縱系統(tǒng)對于俄羅斯來說,不是做不了、而是做不好。由于當初點錯了技能樹,所以造成了如今俄羅斯在微電子工業(yè)方面的落后。體現到飛控方面,就是從模擬式電傳一直到數字式電傳,飛控故障就沒有消停過。不但蘇-27、蘇-30、蘇-35等深受困擾,就連蘇-57也曾因飛機電傳操縱系統(tǒng)出現故障,導致戰(zhàn)機墜毀。
總體來看,我國目前的飛控技術與美國是不相上下,比俄羅斯略勝一籌。
就到這里,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