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答:劉洋是中國首位升空女航天員,中共黨員,博士學位。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副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2016年8月
答:劉洋是中國首位升空女航天員,中共黨員,博士學位?,F(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副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2016年8月當選為全國婦聯(lián)兼職副主席。
2020年,劉洋被國家航天局聘為“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2010年,劉洋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
2012年,劉入選神舟九號任務飛行乘組,執(zhí)行神九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三級航天功勛獎章”,當選為2012中華兒女年度人物。
2022年,劉洋入選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與航天員陳冬、蔡旭哲三人執(zhí)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成功完成中國航天員首次從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實施艙外活動期間的全部既定任務,完成神舟十四、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交接儀式,成功著陸,平安抵達北京。
中國著名科學家排名前十?
第一位,是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出生于湖北黃岡,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chuàng)立者、現(xiàn)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李四光在地質領域的貢獻,對于新中國可謂是意義非凡。
從研制“兩彈一星”所需的鈾礦,到發(fā)現(xiàn)石油,使我國一舉摘掉“貧油國”的帽子,再到地震的預測和預報等等,李四光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任命為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協(xié)主席等職。
2009年,李四光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第二位,是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杭州,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等多個稱號。
特別是在“兩彈一星”工程中,錢學森的貢獻無人能比,正是在他的帶領下,讓中國“兩彈”從無到有,從試驗到實戰(zhàn)階段,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而他在航天領域內的突出貢獻,則為日后的中國航天快速發(fā)展,邁進世界先進行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9年,錢學森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6年,又獲得中國航天事業(yè)50年最高榮譽獎。
?第三位,是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黃旭華1924年出生于廣東汕尾,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作為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zhàn)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長期隱身埋名,默默工作多年,為新中國在核潛艇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他的艱苦奮斗下,中國陸續(xù)實現(xiàn)了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第一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水,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2019年,黃旭華被授予新中國最高榮譽勛章——“共和國勛章”,2020年,又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第四位,是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懷寧,被譽為“兩彈之父”,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不論是原子彈的模擬分析、研究設計,還是氫彈的設計原理、技術途徑,鄧稼先都傾注了無數(shù)心血和汗水,可以說,他是“兩彈”走向成型階段的關鍵一環(huán),貢獻極其巨大。
1999年,鄧稼先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9年又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第五位,是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于敏1926年出生于河北寧河縣(今天津寧河區(qū)),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不僅填補了中國在原子核理論領域內的空白,而且在氫彈研制工作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于敏負責研發(fā)的氫彈項目,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于敏結構”,為氫彈后續(xù)的小型化、實戰(zhàn)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得我國在氫彈領域邁進了世界先進行列,而著名的“于敏結構”,不論是先行國家還是后來者,都無法在技術領域對其形成壓制或者突破,可謂獨步天下。
2019年,于敏被授予新中國最高榮譽勛章——“共和國勛章”。
?第六位,是中國衛(wèi)星之父孫家棟。
孫家棟1929年出生于遼寧瓦房店,被譽為中國航天的“大總師”、“中國衛(wèi)星之父”。
在“兩彈一星”工程中,孫家棟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的總體設計負責人,后來又擔任中國第一顆遙感測控衛(wèi)星、返回式衛(wèi)星的技術負責人和總設計師,同時,他又是中國通信、氣象、地球資源探測、導航等為主的第二代應用衛(wèi)星的工程總設計師,還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可謂實至名歸的“中國衛(wèi)星之父”。
1999年,孫家棟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9年又榮獲“共和國勛章”。
?第七位,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九江德安縣,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發(fā)明出了“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創(chuàng)建了著名的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不僅使中國人民填飽了肚子,也將糧食安全牢牢抓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中。
2004年,袁隆平榮獲“世界糧食獎”,2019年又榮獲“共和國勛章”。
?第八位,是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12月出生于浙江寧波,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本土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屠呦呦從中醫(yī)藥典籍和中草藥入手,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研發(fā)出了“青蒿素”,一種有效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世界多國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
2015年,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yī)學獎,2019年又榮獲“共和國勛章”。
?第九位,是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
鐘南山1936年出生于江蘇南京,在呼吸道傳染病和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領域,擁有著極高的造詣,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不論是在2003年爆發(fā)的“非典”疫情中,還是爆發(fā)于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鐘南山都沖在第一線,為抗擊并有效控制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20年,鐘南山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并在《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中名列第一。
?第十位,是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南仁東1945年出生于吉林遼源,被譽為中國“天眼之父”。
在擔任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期間,南仁東負責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科學技術工作,帶領團隊接連攻克多個技術難關,確保FAST項目落成投入使用,使得我國在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領域內,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2019年,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榮譽稱號,并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