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十大軍事家:孫武、成吉思汗、劉伯承、徐向前、彭德懷、朱德、粟裕、薛岳、蔣百里、白崇禧。
世界最杰出的十大軍事家
1、毛主席,2、孫武,3、亞歷山大,4、漢尼撥.巴卡,5、諸葛亮,6
十大軍事家:孫武、成吉思汗、劉伯承、徐向前、彭德懷、朱德、粟裕、薛岳、蔣百里、白崇禧。
世界最杰出的十大軍事家
1、毛主席,2、孫武,3、亞歷山大,4、漢尼撥.巴卡,5、諸葛亮,6、拿破侖一世,7、裘力斯.凱撒,8、彭德懷元帥,9、劉伯承元帥,10、林彪元帥,
當然了,如果講軍事智慧與戰(zhàn)略遠見,毛主席要高出其他人許多,當然了,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杰出的軍事天才,只是跟以上人比要遜色一點,如:李世民,孫臏等,現(xiàn)代的栗裕、徐向前、蒙哥馬利,龍眉爾等等!
為什么美軍二戰(zhàn)時期的戰(zhàn)斗機大部分使用12.7毫米的機槍而不是20毫米以上的航炮?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就是一個綜合作戰(zhàn)能力的評估問題。
首先看看美軍常用的12.7毫米機槍。
抗戰(zhàn)中的國軍飛行員,使用過很多型號的飛機。
比如,我軍長期使用蘇制的伊-15戰(zhàn)斗機。這種雙翼戰(zhàn)斗機的盤旋能力優(yōu)秀,然而卻只有2挺7.62毫米機槍。
當時國軍飛行員認為火力太弱,勉強能夠和同樣裝備7.7毫米機槍的日軍96式戰(zhàn)斗機抗衡,但遇到裝備20毫米機關(guān)炮的零式戰(zhàn)斗機,就完蛋了。
零式戰(zhàn)斗機裝備20毫米口徑九九式機炮x2門,7.7毫米口徑機槍2挺。
但是,自從國軍使用了美制P40、P51戰(zhàn)斗機以后,就認為還是美軍的12.7毫米機槍更為實用。
P40裝備2挺白朗寧M2型12.7毫米機槍,還有2挺白朗寧M1919機槍7.62毫米機槍。
而P51野馬,干脆裝備6挺12.7毫米機槍。
表面上,日軍20毫米機關(guān)炮似乎口徑更大,即便1到2發(fā)擊中敵人戰(zhàn)斗就,就可以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壞。
但是,20毫米機關(guān)炮的射程不行,彈道也差。
日本飛行員認為,20毫米機關(guān)炮在三四百米外,彈道就會急速下墜,根本不可能打中目標。
所以,日本戰(zhàn)斗機必須逼近敵機到近距離,然后才能使用20毫米炮。
可惜,這談何容易,除非雙方飛行員水平有很大差距。
對這種20毫米火炮,日本飛行員大多厭惡,甚至鄙稱九九式射出去的炮彈為小便彈(彈道快速下墜如同小便路徑)
坂井三郎這類王牌飛行員,也不信任20毫米機關(guān)炮,寧可使用傳統(tǒng)的7.7毫米機槍。
然而,美軍12.7毫米機槍的威力,雖然比20毫米機關(guān)炮小得多,綜合性能卻大大占優(yōu)。
在1800米的有效射程內(nèi),12.7毫米機槍彈有著相當好的彈道軌跡,這使得命中率很高。
像P51這種采用6挺12.7毫米機槍齊射,只要有幾發(fā)子彈擊中,對于二戰(zhàn)時期鋁制戰(zhàn)斗機,還是有致命傷的。
二戰(zhàn)后日本一個國會議員,戰(zhàn)爭時期就是一個飛行員。一次空戰(zhàn)中,他的因為撿東西而低頭,恰好美軍1發(fā)12.7毫米子彈射來,擦過頭頂飛過,將飛機駕駛艙打了個對穿。
12.7毫米機槍真正開始力不從心,是噴氣式時代到來,諸如米格15之類增加了防御力。
此后,美軍才逐步提升為20毫米M61火神式機炮。這種機關(guān)炮,性能同日軍二戰(zhàn)是不能比的,有很大進步。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確實,咱光從數(shù)據(jù)上去瞅,一個是12.7毫米,叫機槍,另一個是20毫米,叫機炮。大家伙都知道,這管子越粗,威力越大的道理,更加別說他們的區(qū)別,一個是槍,另一個是炮。
那么咱就不免產(chǎn)生一個疑問:“美國人這也太傻了吧,擱著威力大的不用,用小的?難道這里頭有故事?”
當然!美國人也不傻,精明的厲害。別的不說,就說他們家口罩,戴還是不戴,這都折騰了一年多了,還沒掰扯清楚,別人不知道,咱是越看越明白,沒點好處,誰扯這個呀?
當然這不是咱今天的主題,咱接著聊美國這機炮和機槍。首先第一點,美國人的那20毫米機炮壓根就不過關(guān),打出去有氣無力的,子彈就飛不了多遠,這彈道就歪歪了。
您要是拿著這玩意往天上飛,遇到了日本人,這家伙還得逼近了再開炮,這不有毛病嗎?
咱中國人一直有句老話,一寸長他就一寸強不是?遠遠的打他不好,干嘛要湊那么近呢?這不是沒事找打嗎?
咱別的不說,日本人那零式飛機,優(yōu)點就是靈活,機動性好,你美國人扛著這么一門20毫米機炮,追到眼跟前打,這不是找拆嗎?
說道這里,估計有小伙伴要說了:“美國人也有不行的時候?”
當然!你以為美國的科技啥時候崛起的,那也是二戰(zhàn)之后的事了。
當年,德國人擱歐洲大陸上,到處禍禍人,尤其是禍禍猶太人。所以在二戰(zhàn)開打的時候,有很多科學家全跑了,往那跑呢?就跑到了美國,畢竟美國遠離二戰(zhàn)戰(zhàn)場,槍炮打不過來嗎。
當年美國人就是靠著地理優(yōu)勢,躲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撈了不少的好處。
那么在二戰(zhàn)結(jié)束之后,美國人又瓜分了一波德國人聚集起來給他們干活的科學家,這才奠定了美國人科技在全球的地位。
所以二戰(zhàn)那會美國人的武器不行,不是啥稀奇的事。
其實20毫米機炮,大部分國家都不成,手藝好的一個是法國,一個是英國。
法國早投降德國人了,這不好搞,所以美國人的20毫米機炮很多打英國人手里弄過來的。
說來也有意思,美國人把材料賣給英國人,英國人用這些材料造出20毫米機炮,回頭就兜售給美國人。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誰讓你不行不是?
那么還有啥問題呢?有,這就是技術(shù)問題。
說到這里估計有小伙伴要說了:“技術(shù)問題?這不就是彈道問題嗎?你這可有嫌疑在注水??!小編不厚道!”
不是。彈道問題,這是當時20毫米機炮的通病,英國人的好,僅僅好那么一小截,不會好太多。
就拿日本人,他們的飛機也裝著20毫米機炮。這玩意把日本人同樣愁的厲害,三四百米的距離,那彈道就歪歪了,他們也不喜歡這東西。
這一小段說的這技術(shù)問題,指的是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美國人造出來的20毫米機炮,他有走火的嫌疑。
你這還沒有扣呢,他這就給你突突了。當然這還是其次,您要知道這機炮一般是裝在機翼上的,他最少是兩門,一邊一個。
當然你想裝四門也沒問題,但前提是必須保持左右兩邊是對稱的。
畢竟飛機講究的是一個平衡,飛機的小翅膀,您要是重量失衡了,指不定就在空中要打滾了。
這家伙20毫米機炮裝去,走半道上,這機炮一嘚瑟,沒經(jīng)過飛行員同意,哐哐哐放一通機炮。完蛋了,右邊的機炮子彈打出去多了點,左邊的沒動,您感覺這飛機能平衡嗎?
不能夠!這飛行員還得控制飛機的平衡,忙不忙?。?/p>
這一點不算啥?還有這20毫米的機炮容易卡彈,這家伙騷氣啊,飛機機炮一旦卡彈了,后邊的子彈可就吐不出去了,你飛過去干嘛?
就為了湊數(shù)上去看看,那還不如整個呼啦圈,在旁邊喊加油來勁呢?
其實就這個問題,到了二戰(zhàn)結(jié)束之后,美國人還沒有解決這個技術(shù)問題。
您看,這一系列的毛病,就問您一聲,美國人敢裝嗎?
廢話,這不是在找死,二是在作死了。
這也是為什么,美國人看著自己家里生產(chǎn)的一大摞的20毫米機炮不用,回頭找英國人買的一個原因。
說道這里估計有小伙一準在想:“買也成啊!美國人那大腰子,抱一下比百年老樹都粗,買回來再裝備上去不成嗎?”還真就不成!為嘛呢?
因為這20毫米的機炮可不是一般的沉重,他一裝還的是雙數(shù)。
您要知道飛機攜帶的那點子重量,金貴的可以,您別說多一公斤了,就算是多半公斤這家伙也費勁??!
再加上,美國人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那飛機打架,很多都是長途跋涉過去打架。
你這機炮的重量大了,帶過去費油就不說了,他還擠占了原本汽油的重量,還少帶了不少。
結(jié)果就是這飛機的腿短,作戰(zhàn)時間會被縮短,得不償失啊!
您要知道,當年美國人玩李梅火攻的時候,為了裝下更多的燃燒彈,可是把轟炸機的護衛(wèi)機槍都拆了裝炸彈的。
所以那會飛機攜帶重量,那已經(jīng)算是金貴的東西了。
最后一個原因,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
那會的飛機裝甲他就薄,您別說20毫米機炮了,就算是12.7毫米的機槍都能穿出窟窿眼。
別的不說就說日本人那零式飛機,說的好像特別牛叉似的。
最開始確實是壓著美國人的飛機打,后來美國人繳獲了一架零式,拆開了,才發(fā)現(xiàn)這零式飛機的機動性好,壓根不是他的發(fā)動機如何如何,而是因為這飛機,把大部分的裝甲都給拆沒了。
這就造成了零式的重量僅僅是野貓的一半,這才讓零式變成了靈巧的瘦子。
而這12.7毫米機關(guān)槍,殺傷力是小,但勝在射速足夠的高,只要打中這零式,別管是那個部位,有很大概率擊落,甚至讓他爆炸。
也就是說這12.7毫米機關(guān)槍,在當時是夠用的。
當然隨著噴氣式飛機的出現(xiàn),這12.7毫米機關(guān)槍,就不給力了,他破不了防了。
不過這依然沒有組織美國人對這12.7毫米機關(guān)槍的熱忱,他們后來還在他們家第一代噴氣式飛機F86的身上裝這款機關(guān)槍。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里,喜歡的朋友加個關(guān)注,順手點個贊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