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2012首次出艙的女航天員?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11月7日18時51分,航天員翟志剛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出艙艙門,截至20時28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身著我
一、2012首次出艙的女航天員?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11月7日18時51分,航天員翟志剛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出艙艙門,截至20時28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身著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成功出艙。
這是中國首位出艙航天員翟志剛時隔13年后再次進行出艙活動。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兩名出艙航天員將在機械臂支持下,配合開展機械臂懸掛裝置與轉接件安裝和艙外典型動作測試等作業(yè)。其間,在艙內的航天員葉光富配合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操作。 據新華社
王亞平成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
二、首誠航天與航天員中心什么關系?
首誠與航天員中心成立了功能性食品聯合實驗室,研發(fā)的食品好像都是航天級的呢
三、2003年首飛航天員是誰?
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是:楊利偉。
楊利偉,男,漢族,1965年6月21日出生于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 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歷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tǒng)副總指揮,中央候補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航天員,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征著中國太空事業(yè)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四、為什么航天員必須要已婚?
我聽說過有這樣一種倫理觀念:
戰(zhàn)爭、搶險救災,當然也包括載人航天,類似這樣高風險的工作,一般都優(yōu)先安排給有孩子的、或者有兄弟姐妹的人。
比如現在需要找兩個人抗炸藥包炸碉堡,那就先問問誰有孩子,有孩子的先上,或者有兄弟姐妹的先上(當然,這種事黨員也優(yōu)先。2020年2月份,全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黨員們毅然沖在第一線,就不多說了)
盡量不能讓一個家庭全家死光光,這是全世界都認可的一個基本倫理觀念。《拯救大兵瑞恩》里講的不就是這個事嘛,大兵瑞恩四兄弟,一下子死了三個,那就趕緊讓活著的瑞恩回來,典型的美式政治正確。
咱國家也是這樣,如果兄弟二人都參軍,那就不要讓兩兄弟分到一個連里,防止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兄弟二人同時遇險;抗震救災的時候,也是有兄弟姐妹的沖在前面,獨生子排在后面。
除卻國家危難時期的特殊情況,一般情況下,都是盡可能遵守這種倫理觀念。航天員當然也是這樣,載人航天這么危險的工作,萬一航天飛機發(fā)射失敗,航天員回不來咋辦?那當然優(yōu)先安排給已婚的人。
抗日戰(zhàn)爭這種國家危難之際肯定就沒辦法了,就像我們國歌里唱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英雄們用自己的血肉筑長城。當年無數家庭都是滿門忠烈,父親兒子兄弟姐妹,為了打鬼子全家犧牲。真到了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秋,當然就顧不上這種政治正確了。
其實蘇聯二戰(zhàn)的時候和我們也差不多,父親死了兒子頂上,男人死光了女人也要往前沖。蘇聯整整死光了一代年輕人,才戰(zhàn)勝了法西斯,所以說那是偉大的衛(wèi)國戰(zhàn)爭。
說起來很心酸,蘇聯后來的冷戰(zhàn)時期,幾乎沒有1920-1930年出生的男性國家領導人,因為這些小伙子當年全都死在了戰(zhàn)場上,導致蘇聯后期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斷層。
國家危急存亡之秋,當然也就顧不上什么道德倫理啦。
————————分割線————————
有的朋友不理解為什么讓已婚的人先犧牲,大家從小都是看著各類抗日神劇長大的,那我們拿抗日戰(zhàn)爭來舉例子吧。
一支部隊里,有30多歲的老兵,家里有老婆孩子;也有17歲的新兵蛋子,甚至還有才剛滿14歲,謊報年齡參軍的小娃娃。
真要到了炸碉堡的時候,即使年輕的戰(zhàn)士不怕死,老兵們也不忍心讓這些小娃娃沖在前面。
所以我們在電視劇里,經常聽到這樣的臺詞:“我是班長,我是老兵!現在輪不到你說話,小生瓜蛋子你往后靠,你還沒娶媳婦呢,要死也讓俺老張先上”
雖然這是電視劇里的戲說,不過基本的戰(zhàn)爭倫理,相信大家心里還是有桿稱的。老兵作為老大哥,又怎么能忍心自己當縮頭烏龜,讓這些小娃娃先犧牲呢。
小學的時候有一篇課文,叫做《金色的魚鉤》,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這篇小學課文講的是紅軍長征時期,食物短缺,一位炊事班的老班長把食物都留給了小戰(zhàn)士吃,自己餓死的故事。
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老的照顧小的,老大哥照顧小娃娃。
五、航天員進入太空后如何生活?
6月5日,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送入太空。這是中國航天員第九次太空遠征,也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
作為中國空間站建造的關鍵一戰(zhàn),3名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在軌期間經歷的飛行工況極為復雜。他們要將空間站由單艙組建成三艙三船構型,首次進駐問天和夢天實驗艙,首次利用氣閘艙和小臂進行出艙工作,并開展大小臂的聯合操作,同時還要完成3個實驗艙大量的科學實驗,開展科普和公益活動等。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各項任務安排得滿滿當當,面對的困難更多、挑戰(zhàn)更大,這也讓他們收獲了“勞?!背私M的稱號。
12月4日晚,他們成功返回東風著陸場,結束了在軌6個月的太空之旅。
其實他們的生活滿滿當當,具體都做了什么,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軌工作生活記 - 第八屆中國(國際)商業(yè)航天高峰論壇 - 商業(yè)航天高峰論壇六、航天員在太空怎么生活的?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從那天起,我們對于天空的探索便從不止步。4月24日這一天,也被定為中國航天日。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航天夢,幻想遨游在宇宙之間。那么普通人有機會當宇航員嗎?先說結論,當然可以,但是要符合一定的要求。隨著我國航天科技的發(fā)展,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太空,做一名宇航員,必然有特殊的環(huán)境要求。首先要有健康的身體,具備良好的知識儲備,還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
既然航天員都這么厲害,那么一般航天員要培養(yǎng)多久呢?航天員其實也分不同性質,有的是駕駛員,有的是工程師,有的是載荷專家等等,所以培訓的時間也不盡相同。駕駛員可能要3年半事件,而載荷專家可能就短一點,大概要兩年半。
那么既然來到太空上,在這樣的失重環(huán)境下,如何洗頭呢?空間站不用水洗頭,而是用洗頭“神器”。首先用一個裝洗發(fā)液的頭罩罩住腦袋進行揉搓,完成之后去一個含有水的頭罩繼續(xù)揉搓,最后再用干的頭罩揉搓。三步下來,頭發(fā)就洗干凈了,是不是很神奇。
還有一個很多人都好奇的問題,那就是宇航員在太空如何上廁所。上廁所在地球上是一件非常方便和正常的事情,但是一旦進入太空,在這樣失重的環(huán)境之下人都無法正常站立、行走,又怎么能坐在馬桶上如廁呢?一般情況下,小便通過漏斗解決,而漏斗連接這軟管,軟管的另一端連接尿液的收集系統(tǒng)。大便則需要專門的抽氣馬桶,通過風機抽吸,把水分、臭味吸走,再把其他部分用袋子密封好??梢哉f,在太空上廁所是非常麻煩的。
還好在地球上的我們,上廁所非常方便,如果想再來點太空般的科技感,也不是不可以。凝聚九牧科技智慧的i80魔力泡智能馬桶給你全新體驗,體驗無需動手的智能免觸,體驗適應各種情況的潔凈清洗,體驗魔力泡帶來的抗菌除臭,誰說未來離得很遠,起碼在這一點,未來已經到來。
浩瀚太空給人類留下了無盡的想象,也激勵著人們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如果你有航天夢,一定要馬上行動,繼續(xù)堅持,說不定也可以成為中國的航天英雄!
七、航天員語錄?
1、樹凌云之志攀航天高峰,建豐功偉績創(chuàng)世紀輝煌
2、巾幗須眉共筑航天夢,吃苦攻關同示強國心!
3、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兩彈一星凱歌聲。創(chuàng)新協調,開放共享,一體兩翼還相續(xù)。
4、三萬日耕耘深藏功名利祿,九萬里飛天夢圓穹頂之巔
5、中國航天人,吃苦耐勞,風雨兼程,不拋棄,不放棄!祝中國航天日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祝祖國航天事業(yè)蓬勃發(fā)展,鑄就輝煌!
八、航天員是?
航天員(Taikonaut)指乘坐航天器進入太空飛行的人員,也叫宇航員。航天員有職業(yè)和非職業(yè)兩類,一般分駕駛員、任務專家和載荷專家,或指令長、駕駛員、隨船工程師和飛行工程師。也出現了以旅游為目的的游客航天員。
九、航天員事跡?
1.加加林,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1961年4月12日,前聯“東方1號”宇宙飛船將世界首位宇航員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繞地一周后,安全降落在薩拉托夫州,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愿望。
2. 瓦蓮京娜: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性。1963年6月16日,前蘇聯宇航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進入太空,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性。
3. 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第一將人類送上了月球。那句“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相信會銘刻在整個人類歷史上。
4. 王贛駿:首位進入外太空的華人。相信提到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華人,人們的第一印象是楊利偉,可實際上是王贛駿。1985年4月29日,物理學家王贛駿(Taylor Wang)登上了“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成為了首位進入太空的華裔宇航員,而且是第一位在中國大陸出生的華人宇航員。
5. 克里卡列夫:史上最慘宇航員。上面幾個第一,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可這個最慘宇航員,可能就感到陌生了。1991年5月18日,克里卡列夫再次飛向太空,然而讓他做夢也沒想到的是,他在太空工作,自己的國家卻沒了。1991年12月26日,強大一時的蘇聯土崩瓦解,克里卡列夫成為史上第一個在太空的無國籍認識。在太空流浪1年后,俄羅斯羅斯派飛船于1992年3月17日將他接回。
十、航天員標準?
1.
身高:身高要求在160到172厘米之間;
2.
體重:體重要求在55到70千克之間;
3.
年齡:年齡為25至35歲,表現優(yōu)異者可放寬年齡要求;
4.
飛行時長:要求為殲擊機或強擊機飛行員,需累計飛行600小時以上,且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