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飛機的進氣方式》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為什么噴氣式飛機不用上進氣道?
2、梟龍戰(zhàn)機居然不是機腹進氣道,氣動布局、發(fā)動機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飛機的進氣方式》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 1、為什么噴氣式飛機不用上進氣道?
- 2、梟龍戰(zhàn)機居然不是機腹進氣道,氣動布局、發(fā)動機都很落后,這樣的飛機是不是可以淘汰了?
- 3、民航客機為什么沒有進氣道
- 4、殲11B為什么不用DSI進氣道呢,中國不斷對殲11進行改造。
- 5、F16戰(zhàn)斗機使用的皮托管式進氣道最顯著的缺點是
為什么噴氣式飛機不用上進氣道?
有啊,二戰(zhàn)時期,德國的火蜥蜴戰(zhàn)斗機就是這種設置
但這種設置有幾個問題
1、尾流和尾翼相互影響,影響尾翼的效率,在進行大幅度機動時比較吃虧
2、飛行員后視視野受限制
3、維修不便
4、空氣阻力過大,不利于高速飛行
梟龍戰(zhàn)機居然不是機腹進氣道,氣動布局、發(fā)動機都很落后,這樣的飛機是不是可以淘汰了?
兄弟你要知道,美國的四代機F22,F(xiàn)35,俄羅斯的T50,都不是機腹進氣,難道他們的氣動布局就不先進了,所以是否是機腹進氣并不是戰(zhàn)斗機氣動布局是否先進的標志,現(xiàn)在的梟龍是典型的3代機氣動布局,中等梯形主翼,大邊條翼,翼尖帶彈,尤其是IDS進氣道是從美國的四代機F35上才開始出現(xiàn)的,所以梟龍的氣動布局雖然不能說有多么先進,但也不至于像樓主說的那樣落后,不過樓主也有說對的地方,梟龍的發(fā)動機的確不行,俄羅斯的RD93,無論是推重比還是壽命都大大不如西方產(chǎn)品,如果給梟龍裝上美國的F414或者英國的EJ200,那么梟龍的戰(zhàn)斗力將會有極大的提升,另外梟龍的航電系統(tǒng),操控系統(tǒng),武器系統(tǒng)都很優(yōu)秀,絕對沒有到落后淘汰的地步,放眼世界,其實真正與梟龍具有可比性的是印度的LCA,這兩款飛機無論是研制目的,研制進程,裝備時間,性能參數(shù)都存在極大的相似性和針對性,現(xiàn)在LCA準備裝F414發(fā)動機和相控陣雷達,梟龍的發(fā)展型也準備裝推力更大的發(fā)動機,整體來說梟龍與LCA是兩個旗鼓相當?shù)膶κ?/p>
民航客機為什么沒有進氣道
民航客機的發(fā)動機是掛在機翼上的,發(fā)動前面的孔洞就是它的進氣道。
其實民航客機機身上是有進氣道的,大概在機翼的翼根處,不過那是用來調節(jié)機艙內氣壓和氣溫的,客機內的空調出來的冷氣就是這些小進氣道進去的氣,由于在高空且客機速度很快,因此進去的氣都非常的冷,如果把水放在進氣道內會瞬間變成冰。
不知對你有沒有幫助,希望采納,謝謝
殲11B為什么不用DSI進氣道呢,中國不斷對殲11進行改造。
哥們,我只能說你高估了沈霍伊的能力
他們仿了這么多年的蘇27,連最基本的氣動結構都沒有摸清,還要他上DSI,可能嗎?
不是我黑他們,我們用中航工業(yè)出版的《院士叢書》里面,J11B總師,李天的專訪來說
里面李院士也承認:
J11B用了不少復合材料,結果發(fā)現(xiàn)強度不足,試飛中出現(xiàn)撕裂,只能用鈦合金板和螺釘進行加強,省下來的重量全都回去了
此外,換裝了WS10以后,發(fā)現(xiàn)進氣流量比AL31F大,我們的沈霍伊又不知改怎么辦了,只好限制流量,把換發(fā)的工作抵消了
由于換了不少東西,飛機的重心發(fā)生變化,沈霍伊又一次習慣性抓瞎,只能在機尾配重
從空軍的反饋上看,J11B在對抗中打不過老版的Su27,甚至飛不出Su27的飛行包線
吃不透Su27的氣動設計,還要改DSI?他有這個能力嗎?
看看最新的J11D。甚至連老Su27上面那塊阻力版都沒有取消,說明沈霍伊是在沒這個能力
梟龍從一開始就是成飛自己搞的,氣動全吃透了
F16戰(zhàn)斗機使用的皮托管式進氣道最顯著的缺點是
超音速狀態(tài)下效率急劇下降。
殲10A最早采用和F16相同的腹部皮托管式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重量輕,結構簡單,最大的缺點是超音速后進氣效率急劇下降。
對于飛行速度為1.6~1.8馬赫的軍用飛機,一般采用皮托管式進氣道,這種進氣道的重量非常輕,不需要進行調節(jié),穩(wěn)定性及氣動性能非常好,跨音速時損失很小。但是隱身性不如dsi進氣道。
關于《飛機的進氣方式》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