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月球知識大百科?月球∶月球是圍繞地球旋轉的球形天體,同時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月球是太陽系中體積第五大的衛(wèi)星,其平均半徑約為1737.10千米,相當于地球半徑的0.273倍;質
一、月球知識大百科?
月球∶
月球是圍繞地球旋轉的球形天體,同時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月球是太陽系中體積第五大的衛(wèi)星,其平均半徑約為1737.10千米,相當于地球半徑的0.273倍;質量則接近7.342×1022千克,相當于地球的0.0123倍。月球的表面布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可能形成于約45億年前,在地球形成后不久,有關它的起源有幾種假說,得到更多事實證據支持的說法是它形成于地球與火星般大小的天體——“忒伊亞”之間一次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圍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說”。
月球正面大量分布著由暗色的火山噴出的玄武巖熔巖流充填的巨大撞擊坑,形成了廣闊的平原,稱為“月?!保瑢嶋H上“月?!敝幸坏嗡矝]有。月海的外圍和月海之間夾雜著明亮的、古老的斜長巖高地和顯目的撞擊坑。它是天空中除太陽之外最亮的天體,盡管它呈現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實際很暗,反射率僅略高于舊瀝青。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顯眼,再加上規(guī)律性的月相變化,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文化如神話傳說、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歷法編制、文學藝術和風俗傳統等產生重大影響。
月球的自轉與公轉的周期相等(稱為潮汐鎖定),因此月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地球海洋潮汐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月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海洋的潮汐作用力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地球的自轉總是受到一個極其微弱的作用力在給地球自轉“剎車”,長期積累下來,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地球的自轉周期越來越慢,一天的時間極其緩慢地增長,大約幾年增加1秒;由于地球的反作用力,使月球緩慢地距離地球越來越遠,每一年遠離地球大約3.8厘米。月球與太陽的大小比率與距離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視大小與太陽幾乎相同,在日食時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陽而形成日全食。
月球是第一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天體。
二、星座知識大百科?
星座知識大百科是星座知識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當時他們將天空分為許多的區(qū)域,將這些區(qū)域稱為“星座”。
古巴比倫人對這些星座進行了長期預測,通過觀測定出了黃道,又把黃道分成12等分,成了“黃道十二宮”。這十二宮分別以12個星座為名,從春分點起,按照逆時針方向依次為白羊座(牧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人馬座)、摩羯座、水瓶座(寶瓶座)、雙魚座。一
三、科普知識大百科?
科普知識(Science knowledge)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
科普知識內容有物理、化學、生物、日常生活科學常識等,涵蓋科學領域的各個方面。
科普包括讓公眾接受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四、科學知識大百科?
科學知識按研究對象不同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
1、自然科學是關于自然現象的各門具體科學,研究自然界的本質和規(guī)律。例如,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生物學等等。
2、社會科學是關于社會現象的各門具體科學、力求揭示社會的本質和規(guī)律。例如,經濟學、政治學、軍事學、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等等。
3、人文科學是關于人類文化現象的各門具體科學、力求揭示社會文化領域的本質和規(guī)律。例如,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等等。
五、航天知識科普知識?
1. 航空:指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以內的航行活動,必須具備空氣介質。
2. 航天:指飛行器在大氣層之外的航行活動,又稱空間飛行或宇宙航行。(不一定包含空氣介質)
3. 10km高度是民航飛機主要航行的高度,空氣是地面的1/3,壓強只有1/4,航空飛行的最高限30km
4. 航空器:輕于空氣的航空器(氣球和飛艇),重于空氣的航空器(固定翼航空器,旋翼航空器(直升機),撲翼機(像小鳥一樣),傾轉旋翼機(像直升機一樣,但是在飛行過程中向固定翼航空器))
5. 航天器分為無人航天器和載人航天器
6. 作用:軍事方面(制空權和制天權);經濟方面(高風險,高附加值產業(yè)。軍、民航空產業(yè)鏈)航天產生的衛(wèi)星通信的產業(yè)鏈(電話,電視);帶動基礎學科和其他技術的發(fā)展;
7. 1783年法國蒙格爾費兄弟發(fā)明的世界上最早的熱氣球;1852年,法國人吉法爾發(fā)明了最早的飛艇(蒸汽機 螺旋槳);1903年12月17日,美國的萊特兄弟發(fā)明的“飛行者一號”發(fā)明第一架有動力的飛機。
六、航天知識資料大全?
1、地球同步軌道的高度是35800千米,顧名思義,他運行一周的時間和地球自轉的時間相同,和地面保持相對靜止。
同步軌道有很多用途,主要是用于通訊和定位,理論上只需要三顆就可以完成全球通訊,除了同步軌道,還有一種極軌道,他的軌道傾角是90度,多數勘測和定位衛(wèi)星使用極軌,他能實現覆蓋全球的掃描。
2、其實,運載火箭主打兩種燃料,液氧液氫和液氧煤油。
助推火箭、1、2級火箭多數是液氧煤油火箭。氫燃燒釋放的能量比煤油高,但制取氫需要大量的能源,且液氫屬于低溫液體,不易保存和運輸。
為了擺脫地心引力將衛(wèi)星送上軌道,火箭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在發(fā)射階段,火箭在大氣中飛行,速度不斷提升,并且一級比一級質量要輕,起飛階段要消耗大量燃料,所以使用液氫是不現實的,煤油更容易獲得且污小。在最后階段,靠液氫燃燒釋放的巨大能量加速。
七、2021年航天知識?
一、天問一號
2020年4月,中國國家航天局明確計劃通過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fā)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天問一號由一部軌道飛行器和一輛火星車構成。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
2021年2月24日6時29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火星停泊軌道。 4月24日,確定中國首輛火星車名稱為“祝融號”。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計劃在2021年5月至6月擇機實施火星著陸,開展巡視探測。
二、嫦娥五號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嫦娥五號任務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采樣返回”。這也是中國“探月工程”規(guī)劃的“繞、落、回”中的第三步。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2020年12月19日,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標志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
嫦娥五號任務創(chuàng)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采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guī)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天宮空間站
中國載人空間站命名為“天宮”,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中國載人空間站整體名稱及各艙段和貨運飛船共5個名稱具體如下:載人空間站命名為“天宮”,代號“TG”;核心艙命名為“天和”,代號“TH”;實驗艙Ⅰ命名為“問天”,代號“WT”;實驗艙Ⅱ命名為“夢天”,代號“MT”;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代號“TZ”。
2021年4月29日11時,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升空。
八、物理航天小知識?
航天離不開物理、化學、數學和天文。物理化學主要研究空間物質的性質、結構;天文知識用于觀測;而數學則用于計算。如果沒有物理化學,就無法研制航天器材,更別說用它去研究宇宙了。最明顯的例子:如果沒有物理,就沒法計算萬有引力對航天飛行器的影響,也無法研究飛行器的動力來源,后果可想而知。
我只能點到這兒了,我只是對這方面感興趣,并沒有專業(yè)知識。
九、航天科技小知識?
1、 最早發(fā)明火箭的國家是中國。
2、 為紀念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是萬戶。
3、 我國第一個火箭研究機構——國際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是錢學森。
4、 世界上第一顆粒人造地球衛(wèi)星是前蘇聯發(fā)射的,從而開創(chuàng)了人類航天的新紀元。
5、 人類第一位成功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叫尢里?加加林,他是前蘇聯人。
6、 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國人。他首先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理想。
7、 人類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在首次飛行時繞地球飛行了一圈,在太空飛行了108分鐘。
8、 我國神舟號試驗飛船是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fā)射的。
9、 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第三級所用的推進劑是液氫和液氧。
10、 我國在1980年向太平洋發(fā)射了遠程火箭。
11、 1975年,我國成功發(fā)射了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這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wèi)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12、長征三號箭把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靜止軌道通信衛(wèi)星送上太空。
13、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三級火箭。
14、 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是在1999年11月20日發(fā)射成功的。
15、 宇航員升空時乘坐的飛船艙段是返回艙。
16、 人類用空間探測器進行地外探測的第一個天體目標是月球。
17、 地球靜止衛(wèi)星軌道的軌道高度距地球表面約為36000千米。35786
18、 地球同步軌道衛(wèi)星在順行軌道上繞地球運行時,其運行周期約為18小時。
19、 1988年9月7日,長征四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了我國自行研制的風云二號氣象衛(wèi)星,促進了我國氣象現代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20、 射程在3000-8000千米的導彈稱為遠程導彈。
21、 人類歷史上第一枚彈道導彈叫V-2導彈。
22、 我國的地球靜止軌道衛(wèi)星一般從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
23、 1989年8月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將哈勃空間望遠鏡送入太空軌道。
24、 世界上第一顆氣象衛(wèi)星“泰羅斯”號由美國發(fā)射。
25、 月球表面在太陽直射時與夜間的溫差是300℃左右。
26、 維持衛(wèi)星儀器設備長時間在太空中工作的能源主要是自帶高性能的電池。
27、 聯合國第54屆大會核準了第三次外空會議提出的建議,將每年的10月4日至10月10日定為“世界空間周”。
28、 月球上的重力比地球上的小,人在月球上像袋鼠那樣一跳一跳地行走。
29、 月球土壤中有一種熱核聚變的理想燃料叫“氦-3”,可供人類使用幾百年。
30、 液氧的沸點溫度是-183、0℃,液氫的沸點溫度是-252、7℃。
31、 1999年10月14日,我國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由中國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資源一號衛(wèi)星,開創(chuàng)了發(fā)展中國家在航天高科技領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32、 前蘇聯于1961年4月12日成功地發(fā)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飛船的名字叫東方號。
33、 1990年,長征三號火箭成功地發(fā)射亞洲一號衛(wèi)星,首次證明中國擁有國際商業(yè)衛(wèi)星的發(fā)射能力,中國航天從此躍登國際舞臺。至2000年1月,長征火箭共把27顆外國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升空。
34、 1970年4月,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升空。這顆衛(wèi)星是用長征一號火箭發(fā)射成功的,這標志著我國進入太空時代。
35、 宇航員在太空中飲水的方法是裝水的瓶子帶有一根導管和一個橡皮嘴,水從橡皮嘴直接擠到嘴里。
36、 迄今為止,液氫和液氧是人類發(fā)現的用于航天運載器最為理想的、并已經成功使用的推進劑。
37、 1968年2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兼首任院長。
38、 第一個乘航天飛機上太空的美籍華人是王贛駿。他除完成科學實驗任務外,還帶了一件有紀念意義的五星紅旗上天。
39、 運載火箭主要是由動力系統、控制系統和箭體結構系統三大系統組成的。
40、 太空稱為人類的第四環(huán)境。
41、 航天器的發(fā)射和運行,除受到微流星體嚴重威脅外,還有太空垃圾是它們的天敵。
42、 人類利用衛(wèi)星的功能,實現救險防災的作用,氣象衛(wèi)星是防災的先鋒。
43、 發(fā)射火箭要朝順地球自轉的方向。
44、 航天飛機軌道器可重復使用100次左右。
45、 世界上第一個載人空間站為禮炮1號空間站。
46、 宇航理論的奠基人是齊奧爾科夫斯基(俄)。
47、 美國女宇航員露西德在和平號空間站上生活了188天,創(chuàng)造了女宇航員在太空生活的最高紀錄。
48、 我國第一枚潛地導彈在1982年10月12日從水下發(fā)射成功。
49、 宇航員在太空睡覺是不要床,怎么睡都一樣,但要用帶子捆好。
50、 在航天飛機或空間站里,所有液體包括水是球狀。
51、 航天飛機是世界上第一種也是目前惟一的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載器,同時,它又是一種多用途載人航天器。
十、航天基礎知識?
1、找國發(fā)射的第一個人造地坪上星是: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發(fā)射的“東方紅一號”
2、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的時間是:2003年10月16日
3、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的名字是:神舟”五號
4、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的航天員是:楊利偉
5、中國的載人飛船是“神舟”系列,有兩層含義:
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飛船)”的意思
6、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有:前蘇聯,美國,中國
7、航天:指人造地球衛(wèi)星、宇宙飛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間或太陽系空間~飛行。